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
孩子盡情遊戲吧!
轉載國語日報101年10月19日) 文/簡世明
平常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小兒子今年上國中了。暑假期間,他就頻頻詢問哥哥國中生活的種種,憂慮之情溢於言表。但即使哥哥再三說明國中生活沒什麼可怕之處,不過是功課、考試多了一點,他還是難以釋懷。
開學一兩週後,我問小兒子:「你還會覺得國中生活緊張嗎?」他想了想說:「功課的確很多,天天也都有考試。」他頓了一下又說:「不過,最讓我不適應的不是考試。」我好奇的問:「那是什麼?」小兒子嘟囔著說:「下課時間只有五分鐘,上個廁所後,就只能聊幾句,別的事都不能做!」
「那你究竟想做什麼?」我好奇的追問。
「什麼都好哇,跑跑跳跳,玩鬼抓人,玩蛇板!」看到他的煩惱居然是沒時間玩,我不禁啞然失笑。看來,我這個兒子還很稚嫩哪!果然,後來他遺憾的表示同學都嫌他幼稚。沒想到,國中生想找玩伴真難!
不知有多少國一生有這樣的心聲?生活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,連下課打打鬧鬧都成了奢侈的願望。
小兒子的感嘆,也讓我恍然大悟:原來,「玩」對孩子多麼重要!但問題是,大人總認為遊戲很浪費時間,不如去讀書或做點「正經事」。另外,有些師長把學習看得太正經,要求孩子參與大人特意安排、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,只帶他們去看展覽、聽音樂會;可憐的孩子因此失去了在泥地打滾、玩彈珠超人、追逐跑跳的愉悅經驗。
下課時,我站在樹蔭下看著學生活動;只要找到地面有連鎖磚,就可以玩跳格子;結伴到小操場上搖呼拉圈、扯鈴;幾個小朋友蹲在地上玩起「遊戲王卡」;高年級的孩子騎獨輪車、玩蛇板,快樂的在操場上穿梭……直到上課鐘聲響起,他們才依依不捨的進教室。玩,給孩子多大的滿足,是人類不能被剝奪的天性啊!
玩就是玩,與朋友遊戲,就能得到快樂,為何還要附加什麼深奧的教育意義呢?不用干涉,不用指導,孩子自然會在團體互動中學會合作、忍讓、創意、服從、領導……即使吵嘴,也是在學習自我表達、與人溝通啊!
國父在「民生主義」提示「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」是人生基本的六項大事。但現在的孩子吃得營養不均衡,穿得太隨便,住的地方凌亂,行得不安全;若到最後連基本的快樂都得不到,那國父在天之靈大概很難安息了!
「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」說:「……兒童有獲得適當的營養、居住、『娛樂活動』與醫療的權利。」所以看到孩子玩得滿頭大汗,教師、家長千萬別生氣﹔讓他們洗把臉、擦乾汗,就好了。
最重要的是,別剝奪孩子的遊戲時間。「不讓人下課、不讓人遊戲,會被記恨一輩子的!」在教學手札中,我慎重的寫下。
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
父母內在的教改工程
父母內在的教改工程
口述/應志遠 文/張瓊齡 轉載國語日報101年9月14日
當我告訴孩子們「功課跟得上就好」的同時,我也在進行自我內在的「教改工程」。
一些家長讓孩子接受自主教育,但未必懂得自主的本質;自主教育最後是要讓孩子在自主中,覺得幸福,能辨認出人生最高的價值,其他是次要的。試問:有多少父母真能接受孩子因自主,最後選擇只當普通人就好?
父母希望孩子有外在成就,同時又有內在尊嚴,感到滿足。但父母必須知道:人之所以會滿足、快樂,是因為他的自主力強;當一切基於自己的意願,親手打造,這樣的人生,誰能否定它的美好?
然而,父母通常會要孩子遵循父母認為好的方式生活,我也不例外。只要有這種想法,不管給孩子什麼教育,父母本身就是壓力來源。這也是父母深藏心中,真正須調整的觀念。
在精英取向的年代 我主導自己的去向
我原生家庭的教育觀,跟多數家庭差不多,整個時代的氛圍是精英取向,至少必須讀前三志願才有前途。萬一留級,就淪為笑柄,鄰居們也會暗中較量。為了念好書、考上好學校,全家長期處於備戰狀態。
服膺「精英」價值觀的人,就算躋身為精英,當孩子不是精英,就陷入懊惱中。人陷入其中,價值觀往往會變得單一,只要有一點失誤,比如:婚姻不是很美滿、孩子不是很有成就、升遷沒有以前成績差的同學那麼順利,任何理由都可以挫折他的自尊心。
處於那樣的時代,幸好我「中毒」不深。拜環境之賜,我人格的形塑,主要是跟鄰居的互動,還有接受我家附近那片山水的哺育。
由於從小讀書很自然都能跟得上,也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自己,因此能發現自己很喜歡古典音樂,利用課餘時間接觸樂器,直到從十六歲正式學小提琴,讓音樂變成我人生的主軸。走上音樂這條路,不是學校教育給我的機會,也非來自父母刻意栽培,完全是「我有餘裕找到了自己的人生」主導。
隨後,我生活的基調、配偶、工作,都是當時能夠做的最佳選擇。我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足,卻不來自於別人是否羨慕我;雖然,他人的認同讓我覺得受用,可是「取得認同」不是我的目標,別人能不能認同我真的無所謂。
我一直明白,營造人生有兩樣必要的基礎:一、是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,想在這過程中欣賞到怎樣的風景;二、是能知道外在環境既有的條件中,有什麼資源可以取用。
自主教育下的孩子 不被外在環境制約
現在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在小學階段接受體制外的自主教育,之後卻又苦心安排,讓孩子回到一般的教育環境裡。這些家長或許有感於童年被父母太高的期望壓迫,太嚴的管教拘束,而錯過生命中太多精采的細節,於是費盡心讓孩子到體制外兜一圈,先擁有快樂童年、享受大自然的美好、充分受到尊重,但最終還是希望孩子回到主流價值,成為他人眼中的精英分子;他們希望兩者兼得,不希望孩子放棄主流社會認定的成功。
自主的人,通常是容易快樂、滿足的人,不大想追求世俗的名利或成就;但精英教育走的卻是另一條路,不斷的以危機感來激發孩子對成功的渴望與嚮往,崇尚我尊人卑的價值觀;只有這樣,孩子才會立志成為精英。
然而,以「做自己主人」為滿足的人,怎會願意踩在別人頭上?表面看來,精英好像有崇高的理想,但實際上驅使他的動力是功利之心,是想成為人上人的欲望。
我自認掌握到「自主教育」的本質,因此,沒有送孩子接受體制外的教育,或拚命掙錢,讓她們念貴族學校,我就是要運用臺灣既有的教育(公立學校的資源),使用普通的教材,在考試文化的洪流中,實現自主教育的精神。
我認為,所有快樂的祕密蘊含在「有自主感」的人生裡。不論是遊玩或任何學習,交朋友、參加社團、選擇旅行的方式,個人的專業,只要是自己決定的,所有的樂趣、成長,見識都蘊含其中。
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
父母放下 孩子找到勇氣
轉載國語日報(101年8月24日) 文/簡世明
許多先進表示:「教育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!」老實說,這個提升「解決問題能力」的提議,是第一線老師最難解決的問題。
校園現象顯示 問題根源來自大人
姑且不論學生有沒有解決的能力,他們根本是一點解決的意願都沒有。校園中,常見學生在公共電話前大排長龍,對話大都是:「媽媽,快幫我拿東西來學校啦!誰叫你昨天沒有幫我準備好。不管啦,我不管你上不上班,反正要馬上送來,不然我會被老師打死!」
天曉得,當老師的我們是「打死」過哪個學生!匆匆趕來學校的家長,嘴裡嘟囔著;看他們一臉的怒氣,顯然已怪罪到老師頭上。
其實孩子忘東忘西,是大人「培養」出來的。一遇到問題,孩子馬上打電話請父母解決;而父母也是來者不拒,將本來該是孩子自己的責任,統統攬在肩上。這對孩子來說,連面對問題都不必了,遑論解決!
孩子忘了帶上課要用的東西,爸媽別當快遞,要讓他們自己面對「忘了該如何解決」的問題。能夠面對,才可能經由思考的途徑來找方法,這才談得上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」呀!
願意面對問題 久病成良醫
今年本校來了一個「幹事」許裕盟先生。他的個性開朗,態度溫和,深得大家的肯定。更厲害的是,他對電腦很有一套。本來國小的電腦系統都是最「兩光」的,通常非常老舊,七拼八湊勉強使用,問題當然很多。沒想到他一來,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。
辦公室裡時常聽到:「許先生,快來!我的電腦又『當』了……」「許先生,我的電腦連不上網路……」只見他從容的游走辦公室的各個角落,所有問題迎刃而解。最後,大家的求救聲變成:「裕盟快來!螢幕出問題。」幾個月後彼此更加熟悉,呼救聲竟「進化」成:「盟,快來救人哪!」偌大的辦公室中一片「盟」來「盟」去,許先生真有「最萌教育界新人獎」的架式啊!
我曾經私下請教他:「裕盟,你不是資訊相關科系出身,為什麼電腦會這麼厲害?」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說:「久病成良醫,每當我遇到電腦問題時,總是千方百計的弄清楚毛病出在哪裡,久而久之,功力大增!」
唉,道理人人懂,但能不能實踐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設法擺脫困境 解決的第一步
有個媽媽天天拖著孩子的書包,牽著她來上學。一天,媽媽有事不能陪,這個四年級的孩子,竟蹲在樓梯前生悶氣,原因是她不會把書包「拖」上樓,而且一點嘗試的意圖都沒有,眼巴巴的等著老師來解決。
我見狀,幫她把書包拖上樓,然後再提回一樓,請她依我的方法自己試一遍,雖然她心不甘情不願的,畢竟還是做到了。這就是「公主病」全程發病的過程啊!
二弟是個建築師,他說:「剛入行時,最討厭風水師,往往窮盡心思設計的案子,一遇到風水師,不是說格局不方正,就是煞到什麼凶位、擋了什麼財位,最後作品都改了面貌,讓人有志難伸,恨得牙癢癢的!」最後,二弟想通了,他參加「風水研易班」,把風水徹底研究一番。後來,再遇到風水師,他也能侃侃而談:「您提到的問題,我們早就想好破解方法了!」
聖嚴法師諄諄教誨:「面對它、處理它、接受它、放下它。」要孩子有面對問題的勇氣,產生解決的智慧,家長要先有「放下的豁達」呀!
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
下課越玩越聰明
文/郭姿均(健康教養作家,現居美國蒙大拿州)轉載國語日報20120317
孩子每天在學校有多少下課時間,這時孩子都從事什麼活動,你知道嗎?最近《時代》雜誌有一篇報導認為,孩子在下課時間(recess)從事愈多體能活動,在校內的各種表現就愈佳。
荷蘭學者研究顯示,不論在家裡或學校,如果有較多的體能活動,小孩的「學業成績平均點數」GPA(grade point average)及學科測驗分數都會比較高。
學生每天至少需要一小時的體能活動,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,但美國疾病管制局於二○○九年進行一項研究,要學生回溯過去一週上課的情形,結果只有百分之十八的美國高中生符合標準,甚至有百分之二十三的學生過去一週都沒有運動。
我回憶自己過往的中學升學經驗,下課時間常用來複習考試或背書,體育課也被老師挪來補課。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上課表現,隨著孩子愈來愈大,少有家長會問孩子:「你今天玩得開心嗎?」「下課都跟誰一起玩?」「玩什麼遊戲?」
當孩子成績不好時,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書念得不夠多,因此不讓孩子假日出遊或運動。然而,已有很多研究證實,體能活動可以促進血液流到腦部,使腦部的記憶力、注意力、創造力更好,這些都是學習所需要的基本元素。
另外,運動會使大腦釋放荷爾蒙,讓人心情變好,增加抗壓力,對學習也很有幫助。孩子確實是可以一邊玩、一邊使腦袋更靈光。
臺灣今年的冬天特別冷,經常有攝氏十五度以下的低溫。許多孩子因為怕冷,下課時間都躲在教室裡,不敢活動。我現居的美國蒙大拿州,每到下課時間,學校規定所有孩子必須離開教室,到操場活動。只見孩子排隊玩跳繩、吊單槓、踢足球、打籃球……即使是下雪或零下十度的低溫,按規定,孩子仍然要穿著外套、雪褲、雪靴及手套去戶外玩耍;除非氣溫低於攝氏零下十二度,才會停止戶外活動。這時,老師就帶著學生在教室裡做體操。
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學習一兩種運動,既可以鍛鍊身體,也可以培養興趣;甚至作為社交的話題。我曾經跟孩子一起上了一年的游泳課。記得開始上課的時間是冬天,有幾回,我冷得甚至想放棄;沒想到,孩子已經養成習慣,每到週末就想去泳池裡動一動。一位親戚也起而效尤,經過一年多,她最近告訴我,她女兒已擺脫旱鴨子,會游自由式和蛙式,而且黑眼圈不見了,胃口變好,看病次數變少,這都要拜固定游泳之賜。
運動絕不會只讓孩子變得頭腦簡單,四肢發達,反而會讓孩子更專注。我認識一位在美國執業的醫師,她從中學時代開始養成每日慢跑的習慣;後來她離開家鄉到外地念書時,父親常關心她是否仍然繼續跑步。她告訴父親,跑步時可以讓她冷靜思考,如今她跑了二十多年,成了她紓壓及訓練耐力的方法。可見運動可以讓腦袋更發達呢!
孩子每天在學校有多少下課時間,這時孩子都從事什麼活動,你知道嗎?最近《時代》雜誌有一篇報導認為,孩子在下課時間(recess)從事愈多體能活動,在校內的各種表現就愈佳。
荷蘭學者研究顯示,不論在家裡或學校,如果有較多的體能活動,小孩的「學業成績平均點數」GPA(grade point average)及學科測驗分數都會比較高。
學生每天至少需要一小時的體能活動,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,但美國疾病管制局於二○○九年進行一項研究,要學生回溯過去一週上課的情形,結果只有百分之十八的美國高中生符合標準,甚至有百分之二十三的學生過去一週都沒有運動。
我回憶自己過往的中學升學經驗,下課時間常用來複習考試或背書,體育課也被老師挪來補課。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上課表現,隨著孩子愈來愈大,少有家長會問孩子:「你今天玩得開心嗎?」「下課都跟誰一起玩?」「玩什麼遊戲?」
當孩子成績不好時,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書念得不夠多,因此不讓孩子假日出遊或運動。然而,已有很多研究證實,體能活動可以促進血液流到腦部,使腦部的記憶力、注意力、創造力更好,這些都是學習所需要的基本元素。
另外,運動會使大腦釋放荷爾蒙,讓人心情變好,增加抗壓力,對學習也很有幫助。孩子確實是可以一邊玩、一邊使腦袋更靈光。
臺灣今年的冬天特別冷,經常有攝氏十五度以下的低溫。許多孩子因為怕冷,下課時間都躲在教室裡,不敢活動。我現居的美國蒙大拿州,每到下課時間,學校規定所有孩子必須離開教室,到操場活動。只見孩子排隊玩跳繩、吊單槓、踢足球、打籃球……即使是下雪或零下十度的低溫,按規定,孩子仍然要穿著外套、雪褲、雪靴及手套去戶外玩耍;除非氣溫低於攝氏零下十二度,才會停止戶外活動。這時,老師就帶著學生在教室裡做體操。
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學習一兩種運動,既可以鍛鍊身體,也可以培養興趣;甚至作為社交的話題。我曾經跟孩子一起上了一年的游泳課。記得開始上課的時間是冬天,有幾回,我冷得甚至想放棄;沒想到,孩子已經養成習慣,每到週末就想去泳池裡動一動。一位親戚也起而效尤,經過一年多,她最近告訴我,她女兒已擺脫旱鴨子,會游自由式和蛙式,而且黑眼圈不見了,胃口變好,看病次數變少,這都要拜固定游泳之賜。
運動絕不會只讓孩子變得頭腦簡單,四肢發達,反而會讓孩子更專注。我認識一位在美國執業的醫師,她從中學時代開始養成每日慢跑的習慣;後來她離開家鄉到外地念書時,父親常關心她是否仍然繼續跑步。她告訴父親,跑步時可以讓她冷靜思考,如今她跑了二十多年,成了她紓壓及訓練耐力的方法。可見運動可以讓腦袋更發達呢!
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
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
文/洪蘭(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(轉載國語日報家庭版101年2月14日)
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上課不專心,做功課時寫一個字玩一下而苦惱,家長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:「如何使孩子專心?」
其實,注意力是人的本能,不需要教,凡是新奇、快速、會動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。但是它的本質是短暫的,注意力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,因為大腦的資源有限,它像飛機場的塔臺螢幕一樣,要不停的更新,以免敵人突然冒出來,萬一沒看到,就會喪命。因此,大腦一旦熟悉了那個東西,知道它無害,便不再處理它,我們就有如「入鮑魚之肆,久聞而不知其臭」了。小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很短暫,只有動機可以使它變長,因為動機決定大腦資源的分配,小孩對有興趣的東西,例如螞蟻搬家,可以端詳很久。要使孩子專注,必須從動機下手。
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,閱讀是文明加給它的額外負擔,因此閱讀不是本能,而是習慣。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,可以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。為了閱讀,大腦做了很多調整,例如借調原來處理臉的部位來處理文字。實驗發現,文盲的大腦跟識字者的不同,就是一例。
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,他會很吃力。不是他看不懂字,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,注意力維持不久,眼睛會一直跳開。因此,孩子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,未來才看得下書。培養專注力不難,可以從親子共讀著手。讀書時,把孩子抱在懷中,因為懷抱是溫暖的,孩子會喜歡,加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,孩子感到被尊重會很快樂;一旦孩子把閱讀跟快樂連在一起,動機就產生了,大腦的資源就會分配到閱讀上。當孩子讀的文字量越來越多時,他的專注力就會越來越長。所以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。
孩子功課做得慢、不專心,大部分的原因不是孩子大腦有毛病,而是作業太無趣。在責罵孩子之前,不妨先看一下功課內容,說不定連我們大人也坐不住。(試想:你能夠坐在椅子上抄十遍課文而不動嗎?)美國極力提倡作業跟生活結合,就是發現當所學能所用時,孩子會好好學習。與其責罵孩子不專注,不如改善作業內容,使孩子自動專注。
另外一個能夠改善專注力的方法是運動。研究發現,當人們專注做一件事時,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張素的濃度都很高(治療「注意力缺失和過動」(ADHD)的藥——利他能(Retalin),就是使大腦分泌較多的多巴胺)。研究也發現,運動到某個程度時,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、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,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學習與記憶有關,所以孩子運動後的學習效果比較好,記憶力比較強。
因此,孩子不專心時,不要罵他,因為他的大腦本來就不是演化來閱讀的,但是大腦可以改變,我們要「引誘」他改變,孔子不是說教育要「循循善誘」嗎?我們一定要了解閱讀不是本能,它是人類了不起的成就,所以要耐心去引導孩子,再利用運動來幫助孩子學習,使學習變得容易、有趣。
當孩子喜歡學習時,他就已經成功一半了,因為天下所有的門都會為喜歡學習的人而開,將來他就無往不利了。
(轉載國語日報家庭版101年2月14日)
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上課不專心,做功課時寫一個字玩一下而苦惱,家長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:「如何使孩子專心?」
其實,注意力是人的本能,不需要教,凡是新奇、快速、會動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。但是它的本質是短暫的,注意力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,因為大腦的資源有限,它像飛機場的塔臺螢幕一樣,要不停的更新,以免敵人突然冒出來,萬一沒看到,就會喪命。因此,大腦一旦熟悉了那個東西,知道它無害,便不再處理它,我們就有如「入鮑魚之肆,久聞而不知其臭」了。小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很短暫,只有動機可以使它變長,因為動機決定大腦資源的分配,小孩對有興趣的東西,例如螞蟻搬家,可以端詳很久。要使孩子專注,必須從動機下手。
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,閱讀是文明加給它的額外負擔,因此閱讀不是本能,而是習慣。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,可以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。為了閱讀,大腦做了很多調整,例如借調原來處理臉的部位來處理文字。實驗發現,文盲的大腦跟識字者的不同,就是一例。
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,他會很吃力。不是他看不懂字,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,注意力維持不久,眼睛會一直跳開。因此,孩子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,未來才看得下書。培養專注力不難,可以從親子共讀著手。讀書時,把孩子抱在懷中,因為懷抱是溫暖的,孩子會喜歡,加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,孩子感到被尊重會很快樂;一旦孩子把閱讀跟快樂連在一起,動機就產生了,大腦的資源就會分配到閱讀上。當孩子讀的文字量越來越多時,他的專注力就會越來越長。所以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。
孩子功課做得慢、不專心,大部分的原因不是孩子大腦有毛病,而是作業太無趣。在責罵孩子之前,不妨先看一下功課內容,說不定連我們大人也坐不住。(試想:你能夠坐在椅子上抄十遍課文而不動嗎?)美國極力提倡作業跟生活結合,就是發現當所學能所用時,孩子會好好學習。與其責罵孩子不專注,不如改善作業內容,使孩子自動專注。
另外一個能夠改善專注力的方法是運動。研究發現,當人們專注做一件事時,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張素的濃度都很高(治療「注意力缺失和過動」(ADHD)的藥——利他能(Retalin),就是使大腦分泌較多的多巴胺)。研究也發現,運動到某個程度時,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、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,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學習與記憶有關,所以孩子運動後的學習效果比較好,記憶力比較強。
因此,孩子不專心時,不要罵他,因為他的大腦本來就不是演化來閱讀的,但是大腦可以改變,我們要「引誘」他改變,孔子不是說教育要「循循善誘」嗎?我們一定要了解閱讀不是本能,它是人類了不起的成就,所以要耐心去引導孩子,再利用運動來幫助孩子學習,使學習變得容易、有趣。
當孩子喜歡學習時,他就已經成功一半了,因為天下所有的門都會為喜歡學習的人而開,將來他就無往不利了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