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

要他知過 還是逼他認錯

文/陳招池 轉載國語日報
清晨,一位賣菜的老婦人突然來拜託我一件事情:她說她家隔壁的一對兄弟很沒教養,常常跑到她辛苦整理的菜園去搗蛋,不是踐踏園地,就是把菜苗拔起來丟棄;被她逮個正著時,還用粗話回嗆她,要我幫忙管教。

  我回校調查確認後,請該班老師好好輔導與規勸,但對初犯學生務必謹守「規過於私室」的管教守則,不得在大庭廣眾開罵,先顧及孩子的顏面,才有可能進行輔導。

  不一會兒,老師粗紅著脖子,把兩兄弟扭送到我面前,怒斥著說:「他們非但死不承認,還口徑一致的直指是別人幹的,態度相當惡劣,該怎麼處理?」我請情緒有點失控的老師先行離開,留下這對桀驁不馴的兄弟。

  其實,當下我心裡也很忐忑不安,沒把握可以讓頑石點頭。於是,要他們面壁思過,我趁著這空檔整理一下思緒,並理出輔導重點:首先要讓孩子知錯,並為錯誤負責;其次擬定輔導步驟,按圖索驥;最後指導他們收拾善後。

  既然已經清楚輔導重點,就不必逼問事情是不是他們幹的,因為就算學生屈服於師長的威權而承認了,但不知道錯在哪裡,又有什麼用呢?而老師都還沒進入問題核心,就被自己的情緒困住,豈不是模糊了焦點?若把事件轉移到師生衝突上,不是錯得更離譜嗎?

人人都會啟動 「防衛機制」

  「死不承認」並不是嚴重的事情,因為任何人遇到突如其來的狀況,都會心生恐懼,不知道會受到怎樣的懲罰,或者要付出多大的代價,所以心理學上所謂的「防衛機制」馬上被啟動,「死不承認」就是最安全的自我保護方法。因此,何必急著去拆除那座固若金湯的城牆呢?

  我問這對兄弟中的哥哥,爸爸在做什麼?他說在做「苦工」。孩子特別強調「苦」字。媽媽呢?「離婚改嫁了!就住在附近。」眼神還露出些許的怨懟。我馬上做了一個臺階給他們下:「原來你們常常去探視媽媽,必須路過阿婆的菜園,對不對?」這兩個頑石終於點頭了,等於間接承認他們常常到菜園去玩。

同理心與接納 是開啟輔導之鑰

  我抓住話題,繼續說:「其實哪個孩子不調皮,像你們去拔阿婆的菜當玩具丟,踩壞阿婆的菜園,都是出自好玩的心理,不是存心要害人家的,對不對?」我不費吹灰之力,又打破了孩子的心防。

  接著進行一番說教:「但是阿婆不是有錢人家,她年紀這麼大了,還像你們的爸爸一樣要做『苦工』,表示她家裡很窮,需要靠賣菜來養活一家人;而你們破壞了她的菜園,這樣會讓他們全家人餓死,是不是很不應該?」從孩子局促不安的表情,就知道他們內心很自責、難過。

  孩子知道過錯以後,事情還不算處理完畢,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我又藉機開導他們,說:「做錯事情要誠心向對方道歉,甚至要負責賠償對方的損失,取得對方的諒解,才算真心悔改。但是誰去道歉呢?是校長、老師,還是父母?應該都不是吧!因為他們並沒有做錯,錯的是你們兩兄弟,對不對?」

  他們再次點頭如搗蒜。於是,我感性的教導:「你們倆一起去跟阿婆說:『阿婆,對不起!我們錯了!以後我們不敢了。』第二天再來跟我報告處理的結果,這樣才是勇於負責的好孩子。」

  望著他們年少輕狂的離去背影,我突然覺得肩膀沉重了起來。

管教失敗 歸因大人忙與盲
 
  近年來,青少年犯罪年齡大幅下降,有不少人在懵懂無知的小小年紀就犯下滔天大罪;其實,他們都是由頑皮的小過,累積成傷天害理的大錯。

  為什麼當壞胚子萌芽時,我們不能即時連根拔起?為什麼孩子闖禍時,父母、老師不能有效的去輔導他們?追根究柢就是「忙」和「盲」,「忙」於工作或教學,「盲」於輔導與管教要領。分享這件事故的處理過程,希望讓大家有所省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