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保護孩子的身心靈

文/Bubu〈99年8月25日〉轉載國語日報
八月中旬與洪蘭老師在馬來西亞對談時,有一位家長提出一個問題:現在的社會壞人很多,家長都很怕孩子因為無知而不能保護自己,但也怕說多了會嚇壞孩子,到底父母該怎麼做才好呢?
  當時洪蘭老師很客氣的看看我,要我先說,於是我就直接說出心中長久以來的話:「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身體,也應該保護孩子的心靈。對於太小的孩子來說,會造成恐懼感的告誡,也許就不能算是保護了。」後來洪蘭老師也說,我們不應該使孩子失去對這個社會的信心。
  喚起社會道德是保護孩子最重要的力量,如果整個社會對於行為規範有更深刻的認同,我想孩子就不會面臨這麼多的安全威脅。到底是因為現在的壞人變多了,還是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念淪喪而使得壞人更加猖狂,以至於在不該出現問題的環境中,也處處潛藏了對孩子安全的威脅? 
  我住在一所小學對面,有一天早上去校園看女兒打太極拳時,順便繞去教室走走。走著、走著,看到三年級教室裡有一個小男孩獨坐在課桌前。我跟他道早安的時候,他顯然很有警覺心,看得出他應該被教導過一些危機處理的觀念。但畢竟是孩子,當我溫和的繼續與他談話時,這孩子便漸漸的放寬心情。
  這個男孩告訴我,受老師之託,他每天都帶著早餐來開門。當我把話題放在他感興趣的事情上時,孩子非常天真熱情的與我分享許多事。離開教室的時候,我的心其實是極為不安的。我不禁思索,對這個孩子來說,什麼才是真正的安全呢?是他對陌生人的警覺心,還是老師或家長應該謹慎的先到學校呢?在我看來,前者是無法掌握的條件,而後者則是對孩子應有的基本保護。
  因為心疼孩子,我比較傾向於「大人多盡責任,孩子慢慢教」的想法。孩子的生活經驗與成人不同,理解危險的程度與詮釋的方法也超乎大人的想像;有些在我們孩童時期覺得非同小可的事,長大以後雖然覺得可笑,卻不能以大人的觀點來看待年幼的孩童。
  我回想自己童年的諸多情感中,最難以承受的就是「恐懼」。當一個孩子心中有恐懼卻無法得到適當的幫助時,會逐漸演變成許多壓力與困頓。如果身邊的大人很敏銳,能主動伸出援手,孩子當然很幸運;如果不是,那麼孩子或許一輩子都無法了解安全感的美好。
  什麼年紀能承受多少精神負擔是無法勉強的,不自然的承受必然造成孩子的早熟或痛苦。但願身為大人的我們能給孩子更多行為上的保護,並提醒彼此:孩子需要天真、純潔、安全的環境。我們不能讓孩子太早就對人失去信心,過著沒有安全感的沉重生活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