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
看重食育 親子在家吃飯
文/洪蘭(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轉載國語日報(102年6月25日)
下課後,到餐廳吃午飯時,突然發現大家都在看一個助理。我心想:發生了什麼事?只見那個助理靦腆的低下頭來,不好意思的說:「我媽不准我去外面吃,她一定要我帶她做的便當。」原來,他是標準的外食者,也是系上有名的老饕,這天突然帶了家裡的便當,難怪大家都好奇的看著他。
他母親的堅持,使人想起臺灣最近發生的毒澱粉、毒米粉、毒豆乾等事件,人人都擔心不知吃下了什麼毒物。一個女老師嘆氣說:「如果當年我像你媽媽一樣勤快,自己做便當,說不定我的孩子現在就不會有那麼多病痛。」這個老師的孩子是早產兒,身體不是很好,所以她常買漢堡、披薩,以及各種飲料來哄孩子
開心。現在臺灣的黑心食品猖獗,使她臉上寫滿擔憂之情。
這時,另一個助理突然自言自語的說:「從現在起,我早上不到外頭買米漿和飯糰了。」我很驚訝的問他:「你爸媽是學校的教授,就住學校宿舍裡,吃早飯的時間充裕,怎麼還要去外面買早點?」我繼續詢問當時餐桌上的七個人,才知道竟然沒有一人是在家吃早飯的。
這個現象讓我驚訝到下巴都快掉了。小時候,所有的同學都是在家吃過早飯,才到學校上課的;一方面是外頭沒有什麼吃早餐的地方,另一方面是家裡沒有閒錢讓孩子買外面的東西吃,畢竟自己做便宜些。我媽媽就是早上五點起來升煤球爐、煮稀飯,然後盯著我們吃完,才讓我們去上學。我表姐是高中老師,她也是早起做早飯給家人吃。曾幾何時,竟然沒有人在家吃飯了,真是令人感慨。
在家吃不但衛生、省錢,也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辛勞與犧牲,在校讀書時,會比較用心些。我發現:由於家人不在一起吃飯,才會有國中生在學校產下嬰兒,父母卻還不知道孩子懷孕的事。難怪現在的親子關係生疏,父母不知孩子在想什麼,孩子也不知父母謀生的困難。
常言道:「危機就是轉機。」這次事件有沒有辦法轉化為對孩子有利的契機呢?為何不利用這次的恐懼,全家人開始一起用餐呢?自己做的飯菜最安全,不必擔心添加物。家人一起吃早飯,一天能有好的開始;晚上,一起吃晚餐,再交換一天生活的心得,也可傳承經驗。
母親在廚房燒菜時,可以叫孩子進來幫忙,不一定教他燒什麼名菜,起碼讓他學會打雜。至少要知道:生米必須淘洗過,才可以放進電鍋煮;幾筒米可以煮成幾人份的飯;洗菜不是在水裡涮兩下就好了;芹菜是吃梗,不是吃葉子。如果家中開伙,孩子實在不該像我們在營隊裡看到的那樣離譜──冷水煮餃子,煮出一鍋糊。
教育不只是教課本的知識,生活上的知識更重要。受過教育的孩子,最起碼要能照顧自己,不要變成別人的負擔。我們離杜威「生活即教育」的理念,已經越來越遠了,利用這次機會,大家回家吃飯,增進一下親子感情吧!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