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

讓孩子也有國際視野

讓孩子也有國際視野(轉載國語日報100年11月23日)
文/王秀園(腦神經訓練師)

  文字,可能是所有發明裡最安靜,影響卻最深遠的產物。
  第一次翻閱這本繪本是在書店裡。讀完時,不禁潸然淚下。於是,它與一堆書一起被迎進家門,悄然棲身在繪本區裡。心情低落時,我總會拿出它細細閱讀。
  封面是一個小男孩捧著熱氣騰騰的紅色大碗公,還來不及開動,就先吸飽一肚子香氣。翻開內頁,小男孩幸福滿溢的吃著麵條,窗外晴空綠地,輕風吹拂,躺在條紋沙發椅上的花斑貓,慵懶得打了一個大哈欠。書上寫著:「我吃拉麵的時候,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。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時……。」故事從主角的隔壁,隔壁的隔壁,漸漸延伸到隔壁村,還有隔壁村的隔壁村,然後縱身一躍,跨越國界。
  畫面的人文景觀也隨著不同國度而改變,豐饒富庶層層褪色。隔壁國家的孩童開始失去童年的安逸純真,現實的窮困迫使他們提早成熟,努力承擔生命裡的壓力。一個臉上裹著布巾的小女生推著一車麵包,在驢馬群裡穿梭,對著與她一般愁苦的人們叫賣。書上寫著:「更遠的一個國家的女孩在賣麵包。更遠的一個國家的女生在賣麵包時……」翻過一頁,畫面一片淒涼,遍地砂礫裡散落著斷壁殘垣,一個乾瘦如柴的孩子倒臥在地上。書上寫著:「遠在山上的一個國家的男孩,倒了下去。」翻到下一頁,漫天風沙的景象,書上只寫著:「風吹著,」再翻過一頁,漫天飛沙走石,小男孩瘦小的身軀在畫面的右下角無聲俯臥。上面寫著:「風吹著,就在這個時候……。」
  再翻過一頁,畫面又回到原點。小男孩背對著窗,依然努力吃著麵條,湛藍的天空裡,雲依舊輕悠悠的飄著,綠草如茵的院子裡,小男孩的腳踏車倚著花架,媽媽在二樓陽臺晒被子,風跨越時空,輕輕吹動窗簾,書上寫著:「風吹了過來……。」
  這本繪本,不管已翻閱過多少次,每次總能輕易的呼喚出淚水,再次提醒自己:珍惜身邊所擁有的幸福。我們這些身在福中的人,有時候需要這些小小的提醒;不知自己身在福中的人,就需要機會來拓展視野。 
  記得數年前,與一群從事教育的夥伴到柬埔寨旅遊,置身飄出陣陣怪味的黃色水域時,無法相信當地人生活的大小事都在小船裡搞定。那群在景點兜售物品的孩子,比起生活在更陰暗角落的孩子稱得上幸運;因此,即使上課的環境簡陋,孩子仍努力學習,認真聆聽,深深珍惜難得的福氣。
  在第一線的教育夥伴看了心有所感,不禁嘆道:「真希望我教的學生能來這裡體會這些小朋友學習時的認真、努力,知道能在臺灣安逸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,要好好把握學習的機會!」
  當然,我們不可能帶領小朋友遊歷世界,深入觀察各地人文。雖然有報章雜誌、電視、網路的眼可以一窺世界,可是他們選擇的題材、報導的方式,不一定適合學齡期的孩子;還好有特別為兒童編纂的《國語日報週刊進階版》,用九到十二歲孩子的高度,帶領學童關心地球,觀察世界各地發生的大小事,知道同樣事件在不同國家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形態。
  例如,有些小朋友在享用營養午餐時喜歡挑三揀四,國語日報週刊就用心報導南韓首爾市為了營養午餐是否全面免費,舉辦了公民投票,還進一步分析全面免費背後的利弊,讓小朋友了解看似簡易的一件事,其實需要考量國家財政,還有公平正義;印度為了掃除文盲,提升小學的就學率,大力推展免費營養午餐,許多貧困家庭為了讓孩子有飯吃,都把小孩送到學校讀書,使多數學校的就學率達到百分之百;日本則善用營養午餐政策,培育學童服務的精神,以及增進對營養和正確飲食的知識;還有,大家印象中十分富饒的美國,也有許多貧窮學童是靠營養午餐熬過艱苦的成長歲月;同時也報導了泰國、香港、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營養午餐的面貌和問題。
  孩子在讀這份週刊時,不僅跟隨熱門新聞關心身邊的大小事,並且把視野擴展到隔壁國家的隔壁國家,甚至是更遙遠的國度。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語言、文化和命運,卻依賴同一個地球而存活;當一陣風吹過來,才驚覺我們的生命是相互依存,緊密得無法分割。大家關心的大小事都須憑藉每個人的力量去努力完成。